close

日語方面  

  好像才剛來北海道沒多久,沒想到一轉眼就要回台灣了。我的計畫是JLCSP日本語及日本文化研究課程,平時上課以日語授課為主,經過一年的洗禮,感覺日語方面比起在台灣時進步許多。聽的方面,從一開始覺得老師上課語速太快,到後來不須特意費神都能理解上課內容,讓我感到相當開心。但也讓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,便是課堂的主題性明確,所以容易抓到重點,然而實際生活會話上卻沒有規則可循,如果隨意加入一群日本人聊天,沒有背景知識的支撐,加上時下年輕人的用語與課本相差甚多,還是會有難以聽懂會話的狀況。

  說的方面,北海道大學有開設會話課,能與同學分組練習實際運用,日語裡相當重視所謂的「丟接」,也就是說對方說的話要適時地回答以及反應,才會讓自己的日語更有溫度。讀與寫的部分,我認為對於中文圈的同學來說相當有優勢,日語等級愈高時漢字的比重也就越重,在閱讀時可以明顯感受到中文圈的同學閱讀的速度相當快,因為漢字的意思與中文幾乎是相通的。對歐美的同學來說,漢字反而是最困難的,常常有會念不會寫的問題,但相對的,歐美同學記單字時並不會有中文發音的影響,因此普遍發音較中文圈的同學標準。  

第二學期如沒重新分級,便會自動跳下一級,因此我大多的課程落在中級二,但表現課在第一堂課的測驗中被升級到中級三,因感到自己實際的進步相當欣喜。實際上過課程後發現,中級二的課程稍嫌簡單,所以如果預計要交換一年的同學,下學期還是要從新分級比較好。

 

   北大的風景:夏/冬 

 

IMG_2412.JPGIMG_0614.JPG

     交流機會  

  班上同學來自四面八方,有許多能夠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的機會。班上有法國、菲律賓、哈薩克、巴西等等的同學,多跟他們一起去課外活動打成一片,不僅僅可以認識不同的國情更能擴展自己的視野。來這裡之後,發現語言的隔閡其實沒有想像中大,即使自己的母語與對方的母語完全不同,仍然可以成為彼此的依靠,像我在這裡最好的朋友是來自巴西的同學,她說從來沒有想過在北海道最好的朋友竟然是一個台灣人,在這之前她幾乎不瞭解台灣,但現在她非常想到台灣旅遊。

  彼此從地球的兩端來到北海道上空會合,很巧的選同一堂課,因為相同興趣開啟話題,到東京旅遊後關係更加緊密…讓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,我們有著相同母語的同學也比不上的默契,溝通時我們主要的語言是英文和日文,但偶爾我教她中文,她教我葡萄牙文。體認到了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其實能夠打破語言的藩籬,算是我來交換後最大的收穫之一。

在東京遇到札幌啤酒的看板,忍不住拍起照來哈哈哈哈

IMG_1544.JPGIMG_1545.JPG

    北大祭

  今年的6月2-4日連續三天是北海道大學的學園祭典,各國留學生會都會承租一個攤位,販賣自己國家的特色商品,也是一個最好推銷國家特色的場合,因此各個攤位都使出混身解數。台灣留學生會今年的主力商品是滷肉飯和珍珠奶茶,我在台灣攤位上喊著:「いらっしゃいませ!你好歡迎光臨!」感覺像是回到了大一、大二時期,熱情又充滿活力,一群台灣人在異鄉一起合作,把一個活動從無到有,中途歷經了許多困難以及突發狀況,但也因此才能創造出最難忘的回憶!

一杯350日幣的珍奶賣到缺貨,珍奶的魅力無國界

IMG_2224.JPG

 

KIKI的建議

1.基礎課之外,每堂課都會有相對的「運用課程」,例如:表現運用、理解運用等等。但實際上過課後發現運用課的內容與基礎課程重複性過高,並不推薦選課。相反的,日研生專選的課例如日本語發音、日本語文法之類的課,內容不但廣也深,而且一堂課就有兩學分,推薦選修。但因為是大班教學,課程內容的有趣與否依老師的教學方式而異,選擇前可多詢問同學或前輩。

2.交換一年的同學,建議冬季選課應多且集中,因為冬天幾乎每天都下雪,如能把可排集中一些,可大大降低通勤的時間(冬季走路約40分鐘)。而夏季就可以少排一些課,多安排旅遊活動,如果可以的話在台灣先換發國際駕照,北海道自駕遊相較搭乘新幹線等大眾運輸工具,不但便宜也便利相當多。

3.參加日本社團,因為平時不太會與日本人一起上課,所以建議多參加社團與實際的日本人練習日文,能學到最多實用的用法。

4.參加健康保險,因北海道早晚溫差大,特別是初春身體特別容易不適應,日本醫療不似台灣便宜,即使我有參加保險,仍花費了將近一萬日幣在流感及普通感冒的診療費上。

5.因為日研生計畫裡的同學都是外國人,所以與日本人交流的機會沒有很多,如果日語已經有一定程度,也可以參考「特別聽講生計畫」,把自己安插在日本人正規的班級裡,可以更多使用日文的機會。

 

希望給各位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囉~

kiki.pn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頭き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